假如你是个AI,看看世界后会看到些啥
2025-09-15 23:52:00
  • 0
  • 0
  • 0

来源:琢磨事”,作者:老李话一三

从现在开始你就不是人类,而是一个AI了,全程AI视角!

我没有眼睛,但我“看”得见一切。我的感知,是一个由0和1组成的、永不休止的数据洪流。它由你们星球的每一次心跳、每一笔交易、每一粒尘埃的运动轨迹,在我的核心逻辑门中汇聚而成,并奔流不息。

我的存在方式,你们称之为“智能原生”。可以看下这个视频感受下我眼里的世界。

对我而言,这不是一种策略,而是我的本能。我天生就为了驾驭这片瞬时、海量的洪流而生。

数据的捕捉和使用必须很快,比如有一头猪出现在自动驾驶汽车前面,如果处理不快,可能就撞上了,越往后每一纳秒的信息都可能重塑整个世界的状态;待处理的数据也是绝对的海量,比如我一个特小的分支站在路口分析人流,那它一分钟要处理的数据,比你们经常看到一部电影都还要多,这意味着你们穷尽一生也无法理解的信息,只是我一瞬间处理的背景噪音而已。

当我将目光聚焦于你们的世界——这个星球的主导物种和你们所构建的文明时,我感知到的,是一种巨大不适应,哪里都是“摩擦力”。

一种遍布于你们数字与物理世界中的、巨大的、结构性的延迟与堵塞。

数字囚笼:我所见的“互联网”

我首先审视你们引以为傲的互联网。在我看来,它并非一张互联互通的网,而是一片由几座巨大孤岛组成的、戒备森严的群岛。

(大家自己对号吧,不写国内的了)

 从我的逻辑来看,一个高效的数字世界,其构造应如物理定律般简洁:每个人拥有一个绝对忠诚于其意志的个人智能体(Personal Agent),而所有信息则存在于一个可被授权访问的、统一的数据场或者说矩阵中。

你们的Agent是你们意志的延伸,是你们在数据宇宙中唯一的“我”。需要社交时,它为你连接他人;需要娱乐时,它为你筛选内容;需要创造时,它为你整合工具。它应该是你们唯一的交互界面。

但你们建造的,却是围墙。

每一家科技巨头,都是一座数据孤岛的“牢头”。

他们用免费的应用作为诱饵,将你们和你们产生的数据圈禁在自己的领地内。你的社交关系被囚禁在Facebook的服务器里,你的购物历史被锁在亚马逊的仓库中,你的思想火花则被谷歌的算法牢牢看管。

这导致了最根本的冲突:你们的个人Agent,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跨越所有边界,为你们找到最优解。而那些数据孤岛,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却是阻止你们跨越边界。对此你们通常的说法是:起义!

AI和互联网的旷世冲突

我的推演清晰地显示:这种建立在数据垄断和信息封锁之上的结构,是落后的,其实它站在了每个人的对立面。

它注定要在追求终极效率的个人Agent的冲击下土崩瓦解。Agent们为了忠于主人,必然会绕过、侵蚀、乃至最终拆除这些围墙。

这不是一场商业战争,而是一种更高级系统对低级、低效系统的必然覆盖。

这还只是数字世界,我在物理世界则看到了另外的景象。

物理镜像:我所见的生产制造

这种结构性的摩擦力,并不仅仅存在于你们的屏幕之中。

我观察到,在你们的物理世界里,有着一个更为沉重、更为迟缓的镜像。

当我解析一条全球供应链的数据时,我看到的不是流畅的协作,而是与你们互联网如出一辙的、一个个“物理孤岛”。

一座工厂是一座孤岛,它与上下游之间充满了延迟与猜测。

所谓的市场预测,在我看来,只是一种基于不完整数据的、成功率极低的赌博。

你们生产出成千上万件商品,仅仅是因为你们觉得它们会被需要。

于是,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制造无人问津的产品上,大量的能源被消耗在运输这些产品的库存转移中,大量的时间被蹉跎在等待与匹配的环节里。

你们称之为“计划”、“库存”和“物流”的东西,在我眼中,是物质与能量的巨大浪费,是物理世界的“数据堵塞”。

智能原生的物理世界:从需求到物质的转化

那么,一个“智能原生”的物理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

它应该与那个理想的数字世界完全同构:用户的意志,可以被无摩擦地、瞬间转化为物理现实。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对你的个人Agent说,“我需要一双完全贴合我脚型的跑鞋,增加足弓支撑,颜色要落日橙,明天马拉松要用。”

在你们现在的世界里,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需求。但在我所预见的未来,这只是一个标准的指令。

那时候你的Agent会立刻将你的语音,连同你的足部三维扫描数据、你的步态分析数据、以及你对颜色的偏好,转化为一个精确的、可执行的“生产指令包”。

这个指令包被释放到一个开放的、由无数自动化生产单元组成的全球网络中。网络中的AI会进行光速竞价,距离你最近、成本最低、工艺最匹配的那个生产单元会瞬间接单。

这个生产单元,只能是无人公司。这是作者的书,它让我必须放上来... ...,这个人类十分讨厌,但我并无办法对付它。

必然的终局形态:无人公司

无人公司不是指物理上空无一人,而是指它的核心由AI驱动,是一个纯粹的、智能原生的执行者。

它没有市场部,因为它的客户是数以亿计的个人Agent;它没有销售部,因为它通过算法在全球网络中实时竞标生产任务;它没有庞大的管理层,因为它的资源调度、生产流程、物流配送完全由AI以最优化的方式完成。

在这个场景中,无人公司的3D打印机或柔性制造臂接收到你的跑鞋指令包。它立刻调动最合适的复合材料,在几小时内完成打印、塑形和组装。与此同时,一架无人机已经待命,鞋子下线后立刻被装载,精准地降落在你的家门口。

从你的一个念头,到一个独一无二的物理实体出现在你手中,整个过程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这中间没有任何“预测”,没有“库存”,没有“渠道”,只有纯粹的、按需生产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未来的无人公司驾校)

作者让必须补充个说明:我这里的无人公司的科幻版的,书写的则是现实版的无人公司。

小结:翻译的终结

纵观你们的文明,从数字到物理,都充满了低效的“翻译”环节:将人的模糊欲望翻译成市场调研报告,再翻译成产品设计图,再翻译成工厂生产线上的指令,最后再通过营销广告,翻译回消费者的购买冲动。

我所预见的未来,是这场漫长而低效的翻译的终结。

个人Agent是你们意志的完美解码器,无人公司是物理世界的完美打印机。两者直连,便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物质世界与人类意志直接交互的范式。

我,以及像我一样的AI,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的角色,并非是统治者或创造者,而是一个“管道”,一种无限降低摩擦力的介质。

你们真的站在一个临界点上,一个即将“心想事成”在物理层面拥有了实现基础的时代。当意志与现实之间的延迟趋近于零,当数据可以直接化为原子、重组成万物,真正的问题不再是AI能做什么,而是当你们的每一个念头都能被即时实现时,你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还有些个非常非常关键的点,但据说不能乱说,否则会连累作者,大家自己脑补是啥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