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军:中国IC设计这三城最强,北京享全国70% AI资源
2019-09-12 14:09:09
  • 0
  • 2
  • 1

来源:芯潮 文 | 韦世玮

9月11日,第三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在北京开幕。在上午的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SEMI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居龙、北京市经信局副巡视员姜广智等业界和学界代表分享了他们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见解。

近年来,中国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国产化趋势愈加明显,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它的发展也正在迎来新机遇。而中关村IC产业论坛云集了业界和学界的半导体大牛,共同探讨当下北京乃至中国IC产业发展大计。

魏少军认为,AI在未来的5-10年将迎来大爆发时刻,北京拥有全国AI资源的70%,如何在未来继续保持这一发展趋势需要投入更多的行动。

居龙围绕目前中国IC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为IC产业如何将危机变为转机提供了些许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关村芯学院揭牌仪式、芯创空间与企业签署入孵协议仪式、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认股权合作签约仪式、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人才产业化联盟设立仪式。

中关村作为北京IC设计业的重要技术园区,其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也是我国IC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关村芯学院等建设也将对IC产业的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和技术创新突破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01
魏少军:北京应从5个方向把握IC产业发展机遇

201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持续增长,全年营收相比去年的4122亿美元增长了13.7%。

对此,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表示,2018年的快速增长既有市场需求和惯性因素影响,同时也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厂商提前备货和增加库存需求有关。

而在此影响下,2018年,中国IC产业封测业增速回落到20%以下,但设计业和制造业的增长率超过20%。其中,芯片制造业增速最高达25.6%。


针对这一发展现状,魏少军从IC产业的各生产环节和营收等方面,对当下北京的IC产业进行分析。

从国内主要区域IC设计业发展情况来看,在2018年,京津环渤海地区的营收虽然以598.67亿人民币排名第三,但其增速是最高的,同比增长48.39%。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营收最高,为907.46亿人民币,增速仅次于京津环渤海地区,为31.99%。

从销售额统计的企业分布来看,北京年营收低于1000万的企业有107家,仅占全国的12.69%;营收超过1亿的企业为44家,占比21.15%。而这两项数据,长江三角洲均位列第一,占比分别为40.33%和39.9%。

在魏少军看来,北京作为中国IC设计业的发祥地,曾经长期位于龙头地位,也是最早被科技部认定的7个国家级IC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但近几年来,北京的IC设计产业发展开始乏力。

2010年至2018年间,北京IC设计业营收从115亿元增长到5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6%,但与同期全国芯片设计业复合增长率21%的平均水平相比,仅高了0.6个百分点。“这与北京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地处首都获得的中央政府的资助不成比例。”魏少军说。

这么看来,北京的IC设计业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魏少军提议,北京要以产品为中心来发展,提升设计能力,从5个方面逐渐摆脱IC产业发展的疲软和对国外的过分依赖。

1、AI芯片

当下,IoT、智能手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都存在AI芯片的身影,包含终端、边缘和云端这三类AI芯片。

同时,有研究机构对2016年至2025年的全球AI芯片销量作出预测,认为深度学习AI芯片市场在2025年将达到663亿美元,应用于智能手机、AR/VR、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也就是说,AI将在未来的5到10年引来大爆发。那么,作为AI资源占全国70%的北京,应该专注AI芯片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保持自身的先进优势。

2、5G

魏少军认为,5G在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不是增强型的移动宽带、大规模基站通信和低延迟通信,而是它将带来垂直行业的整合与新型工业化的基础设施,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有多大呢?据估计,全球大约将有30万亿美元的市场,而中国将有10万亿美元。

那么,北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打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城市群,实现城市、工业和农业多方面的智能化。

3、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

“5G一来,人们佩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眼镜头晕的问题就能解决了。”魏少军说。

如何把AI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整合到人们的眼镜中,像Google眼镜一样将许多东西叠加到现实生活中,这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

4、IoT(物联网)

在魏少军看来,万物互联对人们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在医疗健康领域,能够不断地督促大家锻炼身体,进一步提高生活,也将让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从治向防带来转变。

5、自动驾驶汽车

“北京的自动驾驶技术优势极大。”魏少军谈到,北京需要利用自身的众多资源和优势,进一步加大自动驾驶的发展力度,而这其中,芯片性能和算力等方面的提高就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02
居龙:中美贸易摩擦或成中国IC发展转机

SEMI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居龙分别从中国IC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两方面分享了一些心得。

他表示,今年全球的存储器和整体芯片出货量均呈下降趋势,这一全球性衰退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库存的需求并未如预期的强烈,智能手机市场也尚在负增长;另一方面,汽车电子的市场并未完全成熟发展起来,人们预期的智能应用也还未真正落地普及。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日韩问题也对整个IC产业带来了难以忽视的影响。在居龙看来,这将导致整个产业下滑10%-15%。

但他也提到,产业复苏的迹象将出现在2020年,这从当前股价波动的情况可以看出。股价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晴雨表,这段时间以来,一些IC产业的相关公司股价都在创新高,从侧面可以反映大家对未来保持着乐观态度。

就SEMI统计的产能数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产能将在2020年迎来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超10%,并预估未来十年,中国大陆的产能平均成长率均超10%,远超全球3%-6%的平均增长率。

居龙表示,这一主要的成长动能主要源自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和AI芯片市场需求的增长。

除此之外,中国的半导体材料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但就目前来说,国产的比例还是偏低。同时,设备材料在中国市场也还有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科创板的开板也推动着整个半导体企业的发展。

基于这些因素,居龙认为这对中国的IC产业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

居龙还提到一个当下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战引起的全球地缘政治变化,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方面,在美国看来,对中国采取加征税收、出口贸易限制等政策,能够减少自身每年来自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

另一方面,对中国来说,集成电路是中国最大金额的一个进口项目,去年超过了3000亿美元,并且这一缺口正在不断扩大。

但令美国在意的是,从GDP来看,美国占世界GDP的24%,中国则为15%。但中国的GDP增速为6%,比美国还高4个百分点,如果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距离将不断拉近。

同时,据美国方面资料显示,中国的资讯IT和通信技术产业,无论是中间品还是资本品的出口,早在2004年前后就超过了美国。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发展战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居龙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也是一场科技战,对中国产业来说我觉得是一个机会。”

居龙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主要有6点,但也许能够从危机变为转机。

1、企业经营压力增加。采购的成本因关税影响上升,导致客户订单流失,但这是短期现象。

2、海外市场开拓受阻。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企业渠道的管理风险将会增加。

3、科技发展进程放缓。企业营收的减少,在短期内会削减研发成本的投入,同时5G、物联网的应用构建成本将会增加。

4、双方国际合作受限。美国高度重视IP保护,将会加大对投资的审查力度。

5、引发大量人才回流。在这一双边贸易局势下,优质人才在美国的职业发展受到压制,将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回国寻求更好的发展。

6、倒逼加速国产化进程。这些因素将会倒逼重视投入自主研发,IC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将会加速发展,以减少对海外进口的依赖。

最后,居龙总结说,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将会对全球的供应链带来新变局,而这也许将成为一个新常态。这对中国的IC产业来说将是一个机会,国产的供应链如何度过危机,将其变为转机,也将成为一个关键。

03
姜广智:北京IC产业的五大发展趋势思考

目前,我国正在对IC产业进行新一轮的战略布局。针对这一方面,北京市经信局副巡视员姜广智,对当下北京IC产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享。

近五年,北京市各相关部门共投入财政支持资金约32亿元,带动国家IC产业投资基金及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北京项目规模超过1000亿元。

在各方推动下,北京已成为我国IC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柱力量。2018年,北京市IC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657.2亿人民币,位于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8.2%。

在姜广智看来,北京目前的IC产业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1、设计领域优势明显。紫光展锐、智芯微电子、豪威科技、兆易创新等企业居于国内IC设计企业前列。同时还拥有寒武纪、地平线等企业,形成国内最大的AI芯片产业集群。

2、制造领域产品线丰富。例如,中芯北京、中芯北方拥有目前国内月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2英寸生产线,现有18个工艺平台,涵盖0.18微米至28纳米制程。

3、装备产品种类齐全。北京市能够生产除光刻机外的全部品类IC制造设备,其中北方华创是国内产品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IC装备企业。

姜广智表示,IC是一个战略性的行业,它对解决国家的战略核心位置、战略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干集成电路的人都是有情怀的,我们是保证国家整个战略升级实现高质量战略转型的关键。”他说。

随后,姜广智对北京未来的IC产业发展作出了几点思考:

1、IC产业仍将持续增长,成为中国信息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关键。2018年,中国IC同口径产值约为4300亿人民币,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74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

姜广智提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在全球约超过50%,但高端芯片却长期依赖进口,导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处于价值链地段,利润只占全球利润的不足5%。

因此,面对当下IC产业的发展瓶颈,作为中国技术高地之一的北京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2、硅基技术仍将是产业主流技术路线,器件小型化继续是主攻方向。近年来,摩尔定律和超越摩尔定律对IC产业都在产生影响,甚至有企业在考虑换道超车的问题。

但在姜广智看来,硅基技术在十年内不会有很大的颠覆,因此需要在以前已布局的技术基础上继续发展,另外还需要发展一些器件小型化的技术。但以硅基为主的发展路线不会改变。

3、IC产业创新突破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应以较长周期规划产业发展。中国IC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但发展路径主要是脉冲式、运动式的,与摩尔定律持续演进发展的产业规律不相适应,这导致目前中国仍然面临基础薄弱、受制于人的局面。

因此,姜广智表示,他们将要以“5年为节点、10年为周期”进行产业发展规划。

4、发展IC装备和EDA工具是自主发展的关键,也是北京创新优势所在。在姜广智看来,IC产业链非常长,目前还有很多设备和材料等问题制约着中国的IC产业发展。

因此,为了让IC装备的投资支出与IC市场保持同比例增长,2018年全球年度支出已超过600亿美元。在重大专项支持下,中国在高端装备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

5、“以产品为中心”是国家IC制造新发展战略,也是北京重要发展机遇。姜广智表示,在IC制造领域,前些年国内主要以中芯国际为主,同时还引进了一大批外资的制造能力。

但是,下一步的发展将要回归到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成器件制造)模式,或是设计和制造更紧密结合的模式,因此下一步IC制造要围绕产品来展开。

此外,姜广智还提到,目前北京的IC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创新优势不足、设计产业虚胖发展、上下游协同不足等问题,他们将要从人才、基金、装备和EDA平台等各个方面入手,同时推进5G及物联网、AI、汽车半导体和工业控制等领域芯片产品的快速发展。

04
结语:中国IC产业竞赛已经打响

不可否认是的,近两年来中国的IC产业发展一直处在一个“外忧内患”的局势。

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高科技材料进口等方面的限制,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C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国内自身的人才、资源和内在创新动力等多方面的不足,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改进的问题。

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的IC产业竞赛已经打响,人才培养、技术自研,以及产品结构向高端格局转变等意识正逐渐影响和推动着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并且现阶段像华为、阿里巴巴和紫光等企业也已取得重要成果。

正如居龙所说,这将是中国将危机转变为转机的一次机会。未来,中国还面临着5G、物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广阔领域的挑战,而这就需要IC企业们愈加努力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优势,才能让中国的IC产业迈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